教育教学

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国际交流特辑|你好!阿尔伯塔,我们来自北体新闻与传播学院18级体育赛事解说、赛事资源制作实验班

乐竞·LJSports(中国)体育官网

小编的话: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拥有国际化的视野至关重要。乐竞·LJSports(中国)体育官网,高度重视国际化工作,支持并帮助学生从国际交流活动中获得领先技能和前沿知识,体验多元文化,建立创新思维,挖掘无限潜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新时代中国优秀青年群像,绽放夺目光彩。长期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爆发后,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教务处、学工部、国交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和项目学院一起,更加时时关注海外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进展,将防疫要求融于师生们的日常行动,并及时为学生安全开展学习交流提供保障,使得我校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平稳有序进行。

2019年6月,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赛事解说、赛事资源制作实验班13名学生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进行交流。时光飞逝,转眼他们即将完成10个月的学习回国。在这期间,实验班的同学们努力学习、勤奋实践,认真对待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今天,让我们听一听他们对海外学习课程的收获和体会吧。

实验班全体同学和带队教师刘贺娟老师与外方教师合影

户外环境教育概论——齐雨声

户外环境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课程。在周一的一个小时课程中,我们会基于课前布置阅读的学术论文,进行该领域相关概念的讲解,如户外教育与体育、环境关怀教育,地方性教育、亲自然性、城市生态、风险规避等,并在课下完成阅读反馈;在周三的三小时课程中,我们会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亲身体验并最终掌握特定户外活动所需的基本技能,包括野营生火,营地搭建,划独木舟,定向越野,攀岩等。


授课模式

在这门课中,我接触到一个新的概念,而它也成为我心目中最美丽的英文词汇之一——Biophilia(热爱自然或生命的天性)。Biophilia诠释了人与生俱来的亲自然性与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这里有一条永恒的纽带连结着人类和其他生命系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意识到并承认这种紧密关系的存在,在不破坏自然系统的情况下,去释放天性,让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培养感情,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当你不了解一个事物之前,你不会爱上它。人如此,地方如此,大自然如此。我们一味地急于说教,命令式地灌输“你应当爱自然,你应当保护环境”,却忽视了如果不先在人与自然间建立感情,又如何要求人类能主动地心甘情愿承担起守护自然的长久责任?户外环境教育便提供给我们这个机会,让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开始花更多的时间接触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乃至最后爱自然、守护自然。

Root for Trees时,为大地种下每一棵名叫“虔诚”的树;攀岩过后,翌日起床身体的肌肉酸痛提醒我生命的朝气与活力;游于碧波之上的“一叶扁舟” 载着我徐徐缓入不曾探访的世外桃源;学习野营取火时,电光火石间火花零星微弱,在我的心中却足以燎原。多年之后,理论知识或许将会淡忘,但这些我真真切切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品到的,触摸到的,实践过的,体验过的,将会成为我留学生活中不可磨灭的回忆,乃至人生记忆中熠熠生辉的高光时刻。在美丽的记忆之外,更为有意义的是,户外环境教育课带给我更加健康积极、阳光向上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走出室内,走进自然。我想以上便是体验式课程,hands-on理念带给我的最大价值。

933e35bb767a4615bfdbd47dc5f41d4e.png

基础足球指导——张嘉祺

基础足球指导是一门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课程,旨在培养优秀的足球教练员。但老师基于我们十三人的整体情况对课程纲要做出了调整,旨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足球体验,让我们对足球更系统、基础的认知。课程的前期主要是对足球规则的讲解和应用,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同学们合作完成对于最新出台的国际足联规则的学习。此外,同学们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并提升足球相关技术动作,如传球与皮球控制、带球奔跑与运球、射门与终结、小型比赛体验、4v2, 3v2, 2v1学习、进攻原则、防守原则等。在课程的后期,老师更多的让我们从第一视角出发,通过老师极具加拿大特色的足球教学的方法及理论:利用加拿大足球训练文件LTPD(Long term player development)探讨足球运动员发展的规划和指引,如加拿大对于足球运动员各个年龄阶段的培养重心与方向,让我们自主设计简单的足球训练计划,让我们在课程结束后也能自主、有效的进行足球练习。同时,课程还给予我们实际教学实践的机会,以其他同学为教学对象,设计不同训练内容的具体方案等等。

c0d51969503942a69c99e7af5c6bc287.png

基础足球指导——彭舒麟

第一学期的足球课是相对来说最轻松的一门课程。它与国内上的体育课颇为相似,大部分课程是实操,有一两节课在教室学习相关理论,最终也涉及技术考核。而它与国内的体育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无论是实操还说理论,老师都尽可能地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而不是以灌输知识和技能为唯一目的。比如在教室内学习足球阵型时,每个组会挑选一张卡纸,以动物代替球员,把你认为有自身特点的动物画在合适的位置上。这看似很弱智的活动,我们每个人却很享受。此外,最大的不同在于课程的目标。国内的课程毫无疑问是让我们吸收课堂知识,而这门课希望我们到最后能结合学到的技术和老师授课的方式,将这门课上给其他人。因此课程设计也是这门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能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人时,才算真正学到了肚子里,这远比用考试检测来到有效。

293810c4d5b34cb692bf348e668df961.png

电视直播表演——范慧茹

电视直播表演(Television On-Air Performance)课程教给学生如何做主持人的主持技巧,主要包含了声音的语气语调训练和镜头前的仪态动作指导。教授我们这堂课的老师Chris Durham是埃德蒙顿当地十分有名的一名主持人,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练习了新闻播报、体育解说、天气预报等多种不同的主持模式,凭借他多年丰富的主持经历,为我们在镜头前的表现提供非常有用的指导意见。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镜头前的解说人才的,身为制作班学员的我,在最开始面对镜头面前还不太习惯,总是十分紧张动作也很僵硬,但是通过不断地练习,我逐渐有了自信,不再在镜头面前胆怯羞涩了,在Chris的鼓励下,我也逐渐大胆起来,敢于面对镜头表达自己。我觉得我很幸运,这堂课不仅教给了我做主持人的技巧方法,还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勇敢,勇于尝试新事物,这真的是一次很棒的学习体验。

3a1c1da530f342ab9622d4b3f16f456b.png

KSR学院大学生写作小组——杨子琪

课程概览:写作小组是一个同龄人互帮互助的组织,为学生提供一个定期的写作环境。课程受众可以是大学生,教授,公众甚至是学术论文的撰写人。老师的知识水平不一定会比学生要高。当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知识少于教师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当学生比老师了解更多时,学生也可以尽情表现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熟悉程度,专业知识和智慧”。具体形式如下。

课堂时间:写作小组每周关注一个写作主题、参与个人和小组写作练习、练习写作技巧和发音、自由写作(直到下课)、完成自己的作业(可以是其他课程的作业,但是必须与写作有关)。

课后时间:继续进行自己的写作项目、每个星期至少提交约100-500个单词的新作品、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本课程的常见主题有:头脑风暴、学习如何提出强有力的论点、学习文章写作段落间的协调性、学习如何使用各类资源:引用,总结和释义信息、从段落写作到文章写作:引言与结论的写作、如何使文章更简洁、语法和句子结构、学术用语和风格。

(课程具体内容没有局限性,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学习感受: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写作课程的训练,启发了我对于写作多方面的兴趣。我最喜欢Kacey的“Free Writing”环节。根据给出的主题,我可以写下任何自己的经历,感受,观点。在Free Writing时,我可以不用担心语法错误,用词是否恰当等问题,直接又顺畅的表达我的想法才是重点。但是,这并不表明这门课不重视语法,相反,在课堂的其他时间我们会进行分模块的的语法训练,这些细节的练习让我们在“Free Writing”时自然而然地减少犯错的频率。在一些练习中,大家会被分为不同的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写作任务。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不同想法的碰撞,往往会让我们收获意想不到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会谈论和分享自己想法,对所写内容进行反馈,修改并鼓励自己的同伴进行写作。小组写作还可以培养学生谦卑和尊重他人的品质,锻炼我们提出和接受意见的能力。通过Kacey的讲解,我们也学习到了一些更加规范的句子格式,更加细节的标点/词语的使用方法。这是我们在国内学习写作时不曾接触过的内容,也算是小小的“Culture Shock”。

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我们的将来学习与工作也会与写作密不可分。写作是一种协同作业,这是我们未来就业时的一项重要技能。书籍,法律论文,杂志,剧本,商业报告甚至是学术论文都是协作写作的产物,需要各个成员之间互相配合。我们通过写作小组学习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些写作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得到锻炼,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ff8a0cf3b7b34d79817d9c60380429b9.png

体育、社会与全球化(Sport, Community and globalization)——申羽娇

体育、社会与全球化是一门以讨论会(seminar)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在这门课上,学生们自愿结为2-3人的小组,每组将在一学期内分别领导六篇文献或纪录片的讨论。领导讨论的小组主要负责提出问题并补充背景资料,其他同学在提前阅读文献或纪录片后积极参与讨论。本学期中讨论的材料分为以下几个主题:体育与全球化、体育与种族、体育与阶级、体育与性别及性取向、体育与残疾、体育与世界系统、体育与移民、体育,土著人与移民殖民主义、体育与气候危机。

image.pngimage.png

最后一节课同学们与导师Chen Chen的合影            课堂上同学们在热烈地讨论


提笔写对这门课的感受时,距离最后一节课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但当我回顾每个版块内容之时,我总能想起当时课堂上热络讨论的问题,想起为了做好每次seminar(讨论会)熬的夜,为了写出十页的论文看的一篇又一篇晦涩的文献。

这门课的导师Chen Chen是我们所有课的导师中唯一的中国人,他本科和研究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现于阿尔伯塔大学运动人体康复系攻读phD。Chen为我们制定的标准很高,但他在第一次课上就告诉我们这门课的高标准不是为了让我们每个人都一定要达到,而是为了让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升。他也总是肯定我们的进步,恭喜我们的成长。第一次做seminar时我的心中毫无头绪,第一次站到大家面前提出问题我的心脏跳得“咚咚”直响,第一次参与讨论我总担心自己不懂文科的东西会说错。但到了后半阶段,我对晦涩的文章也不再畏惧,不担心说错只想说出自己的观点,从一定要念稿才不慌变成了半脱稿也能行。我想不光是我,大家的进步都是肉眼可见的。我们讨论的话题越来越深刻,发表的观点越来越具有批判性,seminar的氛围也愈发活跃起来,Chen有时还打趣地说我们了解的已经比这所大学里大部分人知道的多了。

在国内做pre,我们想的是怎么把已知的东西组织好传递给观众,而在做这门课的seminar时我们想的是怎么用已知的东西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与观众们一起讨论未知。每一节课都像是头脑风暴,一个个尖锐或深刻的问题被抛出,我们学会求证未知而不是一味地相信已知。

尽管在国内上体育概论时粗浅地了解了体育本身,但与多学科跨领域分析体育还是第一次。每次上课或是写作业时我都觉得我正在了解我喜欢的领域,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我的期末论文是有关足球领域对于正统男子气概和女子本性的污名化现象,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现在绿茵场上还存在的容易被大众忽略的歧视问题,同时我也看到许多勇敢的运动员和组织站出来为更加包容的性别环境发声。这些也是我之前在我热爱的运动里从来没有系统地了解过,探索过的隐蔽区域。

随着课程进行到尾声,我也渐渐明白我们讨论这些社会问题,写的一篇篇论文的意义。也许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但只要多一分关注与思考,这些经常被忽略的不平等问题就多了一份力量去解决,日积月累,最后汇聚在一起的力量将会不可估量。我想这便是这门课带给我最大的触动。

冰壶课——周雅婧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学习经验是冰壶课。它是我们下学期的体育必修课。之前在电视上看过一些冰壶比赛,我对这项运动的固有印象就是运动量较小,对身体硬性指标要求不高,更多的是谋略与战术上的较量,类似于冰上象棋。但是从上冰的第一步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错了。我在尝试着滑行的第一个动作时就打了个趔趄,之后的处境更是可以用“寸步难移”来形容,保持重心十分困难,两只腿极其不协调,穿着slider的那只腿好像怎么也不听使唤,一不小心就一个劈叉摔在冰上。前几节课每个人上完冰壶课回来都“伤痕累累”:膝盖大片大片的淤青。前几节课上的实在有些辛苦。给我们上课的冰壶课老师是专业的冰壶运动员,现在是某职业轮椅冰壶队的教练。他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比如手的角度必须是两点钟或十点钟方向,下肢必须充分舒展以降低重心,上身要与地面保持平行不能高低肩等等。每一个分解的动作看似简单,但如果将它们整合起来难度系数就会陡然提升。我们同学们训练的时候可谓是各种姿势花样摔跤,空旷的冰壶场上充斥着我们的惨叫声。不过老师Mick一再强调“ Practice makes perfect”,在一遍一遍的重复调整改进之后,每个人的技术动作都有着质的飞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eb052535979042c4930881b2087dacfe.png

广播英语课程——王章翰

这门课是来阿大后第一周最后上的课。老师有着裹着标志性的黑色和白色头巾,名叫Roula。她作为一个语言课程的老师,常年与中国学生打交道,对中文和中国留学生有着超出其他老师的感情,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Don't speak Chinese”(不要说中文)——为了增加我们的英文练习时间。Roula老师经常在下课的时候提醒我们不要使用中文交流,要用英文交流。我们每次听到Roula的提醒,聊天就会立刻从中文模式切换到英文模式。

Roula老师会根据每期的主题准备非常丰富和密切相关的音视频和纸质材料。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每节课我们都能对老师所讲的与加拿大广播发展的相关主题有一个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Roula老师也经常根据我们课程进度以及学生需求而改进教学任务。在听说我们在户外课程中遇到在学术论文中引用格式的问题后,便特别给我们发放了APA style(一种国外普遍使用的学术引用格式)的引用方法与格式指导书。而且专门抽出课堂时间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辅以详实的练习资料辅助我们的理解。

Roula老师也深知广播英语的知识远不止于书面和课堂,在学期末的时候特意安排组织参观了加拿大知名的CBC 广播电视台位于埃德蒙顿的广播电视中心和埃德蒙顿最大的冰球比赛场馆Rogers Place。我们终于近距离得和我们一学期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场馆和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倾听行业相关的专业人士的个人经历和独特见解,让我们对我们所学知识在未来的运用上有更成熟的认识。

ce1eab499fb64114bed4df087c6c4dc0.png

学期的最后Roula老师让全班同学将分成五组,每组选定一个与广播或体育相关的主题进行时长为20分钟的演讲。演讲的地点位于市中心的语言学校,那里有很多的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他们将成为我们的听众。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与反复排练,最终的演讲也展现出了每个小组最好的风采。

电视新闻——翟昊冉

成功的媒体新闻讲述需要新闻工作者们掌握收集新闻素材的能力,比如收集有说服力的新闻采访素材、有代入感的的声音素材和引人注目的视觉素材等,同时扎实的新闻脚本写作能力也是职业的新闻工作者们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本学期的电视新闻写作课堂中,我们的学习和练习便主要侧重于上述两个技能的培养。在老师Jeanette Dube的指导下,围绕这两个主要的课题我们做了大量的有关组织新闻故事发展、编写新闻广播脚本的练习,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新闻工作领域的基础的专业知识,比如如何全面简练的为观众讲好一条新闻,如何编排制作一个完整的新闻素材,如何对新闻素材进行排版以最大可能的吸引观众并使节目流畅……

af1e68f6f8dd44a0bc5b3db62dd41bab.png

这是作为新手小白的我第一次进行专业的新闻讲述与新闻制作练习,在对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的学习与摸索中过程中,我一点一点领悟到新闻工作者们的使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要以真实、客观、全面、准确的精神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我会将此作为以后的行为指导与努力方向。

冰壶基础入门——吴斯琦

课程简介:在南校区冰壶场馆上课的冰壶基础是一门入门级课程,旨在介绍冰壶的教学(即学会冰壶后,如何教其他人学习冰壶。)本课重点在于学会冰壶的基本技能,并获得如何玩和教这项运动的理解。本课分为两种形式授课,通过课堂讲授(off-ice lecture)和实践课(on-ice lab)的方式进行。并最终通过技能表现、书面评估和同伴教学的结合进行评分。期中之后的重点课程是学习对冰壶基本战略和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这门课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介绍投掷和清扫冰壶的基本实用技术技能以及游戏规则;向学生介绍冰壶运动的基本理论和策略。通过考试和体能评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理解力和能力;鼓励学生在积极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传递冰壶。

学校为我们准备的冰壶课程在专门提供体育项目的南校区进行教学,分为lab实践课和lecture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简单的了解冰壶运动的过程、运动机制以及规则,再在实践课上以身试法真正感受冰壶的魅力。有趣的是,我们这一门课的教授不仅仅负责教学我们这群初学者,也是当地国家冰壶队的教练组成员、前运动员。他对待我们相当的严厉,每一堂实践课,对于我们而言,都像是一场“军训”。诚然,冰壶不是一项类似于田径、篮球足球的传统运动,更像是一项偏向于象棋、围棋这种绝大部分依靠策略的项目(当然不是说其他运动不需要策略,只是说其他运动同时还需要体力、力量之类的能力)。欣赏冰壶运动,更像是精心的布局,一个是漂亮的旋转和击打。而冰壶的走位需要依靠队员对场地冰面情况的判断(场地不同区域的滑或涩),出手的精度(速度,力量和旋转),对冰壶轨迹的判断(判断要不要擦冰),擦冰的时机与技巧。

而不同于其他运动的“观众呐喊”,冰壶场上运动员之间的相互“呐喊”,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当运动员投出壶后,无论男女,都会大声呼喊“哈哈哈”或者“我我我”,看似想用声音操控壶的运动方向和轨迹。其实,这些喊声确实能够起到“操控”壶的作用。运动员在投掷冰壶后,会喊口令给擦冰运动员。“HURRY”或“HURRYHARD",发音类似中文的“哈!哈!哈!”,这就表示让擦冰运动员快速擦冰,使冰壶滑行更远;而“WHOA”,发音类似中文的“我我我”,就代表停止擦冰。比赛看到紧张的时候或许你也会下意识地跟着场上的运动员一起喊出声来,仿佛声波能让我方的冰壶距离圆心更近一些。冰壶的“悦耳”,的确是要看过比赛、了解这项运动的人,才能知晓的。

a778efcc569f47ed9ee7ffe75c8af496.png

演播室制作 studio production——韩俊峰

课程简介:STUIO PRODUCTION(演播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主要向学生们介绍电视制作的各个方面。这些方面将包括但不限于:电视系统和格式,工作室摄像机理论和操作,视频和音频控制室操作协议和工作流程。还将详细介绍录像和回放形式以及在演播室环境中广播级录像设备的操作。学生们将作为广播设备操作员或直播人员参与几个演播室制作。

这门课的课程学习目标对我们有更加实际的要求,比如解释和演示演播控制室的操作规则和程序;了解以下概念、技能和问题用于达成此课程的学习目标;每个位置的人员名单和职责、视频和音频流、视频监控系统等;在演播室环境中操作音频和视频录制和广播设备;了解以下概念、技能和问题用于达成此课程的学习目标:演播室相机操作、电缆整理-使用“8”字技巧整理演播室当中的电缆、演播室音频监控、视频监控、视频切换操作、影音板操作、演播室灯光理论与操作;构建一个新闻风格的演播室。了解以下概念、技能和问题用于达成此课程的学习目标:学生担任与演播室电视广播制作相关的各种工作岗位。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们拥有了一手演播制作的初级经验,我相信这一定对我们未来的学习有更多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e574e5995196469a87b1b79d29ea3ef9.png

演播室制作——方文萱

从刚开始一口咬定要在屏幕前做主播主持人,到现在似乎更喜欢幕后工作;

从刚开始迷茫地看着switcher键盘上各种各样不同位置的按键,到现在几乎可以熟练掌握每个按键的位置配合工作;

从刚开始很害怕轮到audio的角色,到现在即使这份角色很难很容易出错我也有了那份勇气想去尝试;

从刚开始第一次在楼上看着一个节目幕后操作floor director和计时员有小冲突的时候到现在开始明白你只有做过了每一份角色你才会知道把整个节目做好是需要所有人团结一心地去努力的而不是带着互相抱怨的情绪。

很多时候,人们经常说你变了,但他们也从未过问你经历了什么。

从刚开始到现在,从喜欢台前到钟意幕后,从课程开始时的困难到现在自己也可以有闪光的地方。学会推开自己喜欢的一些东西才能长大,有从头开始的勇气也许会让你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905c9ae6b83d4220a5c9a401ee1edbf3.png


广播英语——樊欣阳

回看秋季学期走过的学习之路,虽然每一小阶段、每一个学习的细节都让人不断的前进,但是让我成长最多的还是Broadcasting writing的final pre。这个作业的要求是,“选择任何你想说的,想展示给一群国际生所看、所思的主题,以小组的形式做presentation,每组20min左右。”在老师提出这个作业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立马想到奥运会这个主题,我想把这一种关于中国人赤诚炽热的关于奥运的情怀讲给更多的人听。”

e26d2b9cbf264e5a9206d5f2a3d5bcf1.png

因为准备这个展示,我收获了太多丰满而又炽热的关于中国人的奥运故事,反映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在迎接奥运会时的欣喜。我被每一个微小的故事所感动,同时又想到,在解说班面向全校招生的时候,我曾在面试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想自己成为一个“奥运人”,能够为22年中的冬奥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我最好的年纪,奉献最热情的青春。所以在远离祖国的异乡——埃德蒙顿,当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我们自己展示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假思索地跳出了这个主题。我和周雅婧、杨子琪一起满怀热情的准备着我们的小组展示,但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几度受挫,甚至想要放弃。

1667456c69d94cf6b29509eb146176a6.png

在距离我们正式上台仅剩一个星期的时候,我们信心满满的准备好我们的讲稿、资料的时候与老师进行沟通的时,遭到了她非常明确的反对。她突然提出,不可以用中文的资料,因为她说,来自中国的资料不“reliable”,我不知道这个词中是不是蕴含着我理解的歧视的意味;在我们试图给她讲述我们的“中国人的奥运情怀”的时候,她不断发出“为什么你们要讲这个故事,中国人怎么了,为什么存在中国人的奥运情怀”等等类似的疑问,好像她非常不理解我们的这种感情,这让我们受挫极了。当晚,我们三个不断的修改我们最初已经成型的“作品”,毫不夸张的说,当晚我们互相否定了大约十个修改方案。我们一度想要放弃。最终,我们在慌忙中修改主题修正讲稿制作ppt一周后,我们带着“哪怕得零分,也要把我们想说的想做的展示出来”,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在国外讲述“家国情怀”是件很难的事,尤其是国外对于中国存在许多的刻板印象和误解,我们也知道,只凭借我们的说辞和只言片语,是很难改变他们既有认知的,并且我们也做好了被质问的准备。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清楚地记得两个外国人对我们发出的逼问。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我深知这样的刻板印象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但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本身做得还不够好,才会给国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如果要根治这样的看法,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谦卑做事,不卑不亢,给国外人留下更加真实、友好的形象。

可能正是因为抱着无畏的态度,最终才会收到令人惊喜的成果。其实在传递这份情感时,我几度哽咽,我看到台下的老师也在悄悄抹泪,我已然心满意足,至少这样的情感顺利传达了出去,而看到老师的一句“Xinyang, you spoke clearly and with your very beautiful confident, passion and poise”以及令人满意的分数让我更加觉得这一切都值得。被刁难,被否认,抱着“零分”的决心上场。传递我幼稚却热烈的情感。此刻无畏。